淡水教师村在什么路上()

12-31 房产 投稿:春霞早退
淡水教师村在什么路上()

来源:今日惠州网

惠阳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无数英雄儿女在这片热土上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书写了不朽功勋,秋长的叶文匡就是其中一位。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为秋长、为惠阳党组织的建立及推动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每到清明时节,在位于秋长街道岭湖村沙梨园村民小组地段的叶文匡墓地,不少学生、市民都会前来祭奠。一代英烈的革命事迹,在家乡广为流传,激励后人不断奋进。

叶文匡像。

与彭湃并肩作战投身农民运动

叶文匡(1900~1928),惠州归善县鹧鸪岭村(今惠阳区秋长街道岭湖村)人。先后就读于培元小学、挺秀书院、广州广雅中学。中学毕业后,得乡亲资助,19岁留学日本,期间结识了彭湃等一批留日学生。他们志同道合,因中国的内忧外患而忧心忡忡,经常聚集在一起探讨救国救民的真理。

彭湃的革命决心和勇气,深深地感染着叶文匡。1922年,风华正茂、满腔热血的叶文匡留学归国,来到海丰,参加了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积极投身革命事业。

叶文匡在彭湃的带领下,与“六人农会”其他成员一起四处奔走,深入贫苦农民中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他们不仅帮助农民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改造封建恶习,还带领农民开展反剥削、抗缴苛捐杂税等活动,逐渐得到了农民的信任和支持。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农会组织迅速建立起来,到1922年农历九月时,会员已扩展到500余人。

在彭湃领导下,1922年10月25日,赤山约农民协会成立。农协发表了宣言,制定了章程,努力解决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特别是创办农民医药房,优待会员治病,深受农民欢迎。农会在农民中的影响和威望大为提高,至1923年1月1日海丰县总农会成立时,会员已有10万人之多。海丰农民运动的声威,也很快远播到东江地区和全省农村。随后,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席卷广东。

革命实践的锻炼,让叶文匡更加深刻认识到,腐朽落后的旧社会是国家积弱、民众疾苦的根源,于是,他怀着一颗赤胆忠心,毅然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叶文匡受党组织的派遣,以光东公司机器厂和广州越华路叶家祠为联络点,在广州开展工运工作。

组织派遣回家乡发展地下党组织

随着斗争形势的不断变化,1924年1月,叶文匡又被上级组织派遣,回到家乡惠阳发展地下党组织和发动农民运动。

回到家乡后,叶文匡充分利用秋长沙坑挺秀书院地理位置偏僻和师生爱国的有利因素,以及好友叶香谷的社会身份和地位影响,积极开展工作,组织领导秋长农民运动,发展入党对象。

1924年夏,在挺秀书院和农会骨干中发展了叶锡康、叶钦梅、叶梅青、叶春仁、叶祥彤等人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在挺秀书院成立党小组,叶文匡任小组长。同年冬,又吸收叶辉、叶志英、叶瑞仁、叶亚七、叶德武等10多个农会骨干入党。1925年4月,在党小组基础上,中共秋溪乡党支部在挺秀书院成立,叶文匡任书记。中共惠阳第一个支部正式创建。

为团结更多的教师、学生和乡村进步青年,建立党的外围组织,进一步推动斗争发展,叶文匡以挺秀书院为基地,由共产党员叶锡康、叶佩青等发起成立沙周青年鼎新会、读书会、文艺社、新学生社,接着又由叶文华等发起成立沙周青年会,出版反帝反封建进步刊物。1926年春,又以中共秋溪乡党支部为基础,建立了中共象山特别支部,叶文匡任书记,下设2个支部,共有党员30多人,隶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淡水国民党反动派及军队到处搜捕和杀害共产党员,叶文匡成为头号通缉人物,敌人悬赏几百两白银通缉追捕他。面对白色恐怖,叶文匡临危不惧,谢绝了亲友劝他到南洋亲戚家避难的建议,继续留在秋长坚持党的地下活动。并按照省委指示率领秋长、淡水各地农民武装攻打镇隆大山下反动地主。1928年的一次战斗中,叶文匡身先士卒,带领农民赤卫队多次强攻,不幸负伤,由于仍然被通缉,他无法接受医治,只能靠家人采的一些草药来敷伤口,终因伤势过重,不久后牺牲,时年28岁。

英烈事迹广为流传激励后人

叶文匡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为秋长、为惠阳党组织的建立和农民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光辉革命事迹,彰显出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的高尚精神。

叶文匡牺牲后,家乡人民十分悲痛,曾赋诗缅怀:“文匡烈士在当时,革命低潮志不移;勇敢坚强同敌斗,流芳百世后人知。”“忠心耿耿叶文匡,破釜沉舟斗志昂;拒绝去南洋避难,献身革命放豪光。”诗文简朴通俗,概括了叶文匡一生最主要的革命事迹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如今,这两首诗依然刻在英烈墓碑上,供人们瞻仰。

1980年,叶文匡的子女在其墓地竖立了一块水泥纪念碑,碑座用砖块砌成,十分简陋。2012年11月,叶文匡墓被惠阳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月,烈士后代在秋长街道的支持下,重修叶文匡纪念碑,碑的正面刻着“叶文匡革命烈士纪念碑”,后面镶嵌原旧墓碑。

现在,每到清明时节,不少学生、市民都会来到叶文匡墓前献花悼念。英烈的事迹在家乡广为流传,英烈的精神犹如一座灯塔,照耀着后人在逐梦路上奋勇前行。

(文中相关史料图片由惠阳区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通讯员黎一星

标签: # 淡水
声明: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anghua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