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一次能浮出多少只(蜈蚣一次用几条)

02-16 教育 投稿:爱尸如命
蜈蚣一次能浮出多少只(蜈蚣一次用几条)

孩子永远是父母心目中的宝贝,虽然有例外,但这句话依然适用于大多数的生物。大多数的父母都会保护刚出生弱小且没有抵抗力的宝宝,这样的行为在天敌环伺的大自然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因为大自然有许多狩猎者特别喜欢捕食毫无反击能力的幼小猎物,所以很多生物都进化出了独特的护儿意识,增加后代的存活概率。而蜈蚣在护娃的工作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称得上"模仿妈妈"了。

大家惧怕的毒物——蜈蚣

蜈蚣在许多人眼中是一个外形可怕且有剧毒的生物,通常生活在背阴潮湿的石头砖瓦或是烂树底下。然而蜈蚣有剧毒这个说法其实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其实蜈蚣的毒性并没有那么夸张,和蜜蜂的毒差不多,只会使人感到疼痛,并不会致命。而且它们很爱干净,经常会用下唇将触角和身体舔干净。

蜈蚣生性凶残,食性广杂,体型最大可以长到半米以上,平时都是以昆虫和一些蔬菜水果为食,偶尔也会猎食老鼠和青蛙,连一些蛇都不是它们的对手,沦为它们的盘中餐。大自然是相生相克的,而蜈蚣的天敌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生物——大公鸡。大公鸡可是和大白鹅和大黄狗共称"农村三霸",如果遇到蜈蚣小伙伴们都会避而远之,可要是遇到"农村三霸"可就惨了,肯定得被它们撵着跑,堪称童年的噩梦啊,因此凶残的蜈蚣遇到大公鸡时也是恨不得多张几条腿能跑的快一些。蜈蚣可是大公鸡的最爱,每当公鸡发现蜈蚣时就像发现美女一样会立马扑过去,用坚硬的鸡爪按住蜈蚣并用锋利的尖嘴啄穿蜈蚣的身体。

尽职尽责的全职"家庭主妇"

蜈蚣是属于卵生的生物,每次都会产下数十上百颗的卵,蜈蚣妈妈可是非常称职的"家庭主妇",从产卵到照顾宝宝孵化全由蜈蚣妈妈一手包办,它们会将卵堆在背上,等产卵完毕后再翻身卷曲身体用脚将卵堆缠绕抱住。

在这段期间的蜈蚣妈妈可是异常辛苦的,因为这一抱就要抱大约40-50天的时间,而且这数十天内蜈蚣妈妈不吃不喝,全靠体内的能量支撑着。而且大家不要以为蜈蚣妈妈就这样抱着宝宝睡50天,它们必须不停的用自己的脚来拨弄这些卵,将自己身上分泌出的液体涂抹到卵上面,避免卵宝宝受到细菌的侵害。一直到蜈蚣卵宝宝孵化之后,蜈蚣妈妈才可以结束这个自虐般的孵化环节出去寻找吃的。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孵化之后蜈蚣妈妈就轻松了,它们除了孵化的工作之外还要负责带"娃"呢。相信许多有过带娃经验的小伙伴都知道,出门带娃是一件多么身心俱疲的事情,更何况像蜈蚣妈妈这样一次得带上几百只的蜈蚣宝宝"逛街"找食物。

基本上蜈蚣妈妈得将这些宝宝们照顾到身体变色,拥有独立捕食能力之后才会让宝宝们离开。但是蜈蚣妈妈的使命并没有结束,有些品种的蜈蚣宝宝成长速度较慢,甚至完成一次蜕皮后依然没有独自捕食的能力,这个时候蜈蚣妈妈便会牺牲自己,将自己的身体变成小孩的食物,不得不说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存在。若不是蜈蚣的长相实在不讨喜,它们这种无私的母爱可能早就被人类写成诗歌来歌颂了。

但是大家别忘记了蜈蚣可是五毒之一,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让温柔的妈妈瞬间变身成恶魔了。蜈蚣妈妈在照顾卵的时候,对于外界的刺激会相当敏感,一到感觉到危险它们便会产生自我防卫的反应,将自己的孩子全部吃掉。许多养殖蜈蚣的农民在蜈蚣产卵的季节都会尽量不去打扰它们,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虽是五毒却是治病良药

蒺藜(《尔雅》)、 蛆 弘景曰∶《庄子》∶ 蛆甘带。《淮南子》云∶ 蛇游雾而殆于 能制蛇。见大蛇,便缘上啖其脑。 《本草纲目》

蜈蚣又名百足虫、千足虫,其体内含有毒液。古书中就有记载蜈蚣能够克制蛇类,可以入药用于治疗蛇伤、中风、惊风、痉挛等疾病,算得上是以毒攻毒了。现代也有很多人工饲养的蜈蚣,大大增加了蜈蚣数量,甚至有的人将蜈蚣拿来做成药酒,以为是大补之物,其实没有经过专业制法的蜈蚣毒性不可忽视,随意服用蜈蚣浸泡的药酒很可能会导致肝肾等内脏受损,严重的甚至要洗肾。所以大家对它们一定要怀有敬畏之心,在野外碰到它们的话就放它们一条生路。

结语

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蜈蚣已经渐渐从人人惧怕的毒物变成了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生物,不但有些人将蜈蚣当做宠物饲养,更是有一些吃货已经将它们当做美食来品尝了。但是毕竟是拥有五毒之一的名头,且野生的蜈蚣体内含有一些病毒和病菌,因此小伙伴们还是得慎重再慎重,别为了一时的快活而乐极生悲了。

标签: # 蜈蚣
声明: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anghua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