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一间房需要多少砖(盖一间房子需要多少砖)

11-10 教育 投稿:森屿微央
盖一间房需要多少砖(盖一间房子需要多少砖)


1

风雨飘摇数十年的土砖房。

我生在耒阳市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七十年代,家里才一间房,不到30平方米,是爷爷的爷爷手上的土砖房。

它可谓是风雨飘摇数十年,见证了无数的苦难与沧桑,依然挺拨着它摇摇欲坠的身子。

房子是多功能的,厨房、餐厅、客厅、卧室、小便间、杂屋等合而为一。

屋里摆满了家具、床、粮食、杂物,可以说连转个身都得小心,不然就可能磕碰到什么东西上。

父母还嫌家里不够拥挤与热闹,又先后把我与两个妹妹带到这世上,家里人口增至六人。

小时候,每当暴风雨来临,我与妹妹们总会害怕得瑟瑟发抖,担心一阵风把房顶卷走,害怕雷鸣把墙壁轰倒,然后把我们掩埋。

父母仿佛知道我们的心思,也仿佛对这年代已久的土砖房深有研究,知道它轻易不会倒的。

每每在这个时候,他们总会神色镇定地把我们搂在怀里,说着话,拍着背,以给我们安慰。

若是风雨特别大的晚上,他们常常会抱着我们坐到天亮。

2

一根拐杖没有撑住爷爷的春天。

家里才两个床,爷爷睡一个,我们与爸妈共同睡一个。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到了不得不分床睡的年龄。

楼下根本就没有空间再安置一张床了。可怜的爷爷便主动睡到漏风漏雨的楼上。

爷爷三十多岁时从悬崖上摔下来,把腿摔断。家里没钱,只能用土方子治疗。

可能是土方子一直没对路,他的腿伤日趋严重,连外面的肉也开始腐烂。

父亲特意从竹山里寻来一根楠竹,经过反复烧烤加工,做成爷爷的拐杖。

他柱着它又走了二十多年路,可最终这根竹杖还是没有撑住他生命的悬崖。

他搬到楼上没住到一年,就撒手归天了。

那时,我才不到五岁,对他的记忆真的不多。

能让我总想起的,是他那一只伤腿,恶心的,又可怜的腿,不时在我眼里,梦里浮现。

那鲜红的血,腐烂的肉,纷飞的苍蝇,会让我一次次感觉揪心的痛。

一种来自几十年前因穷困与落后带来的绝望与无助,依然会牢牢地把我攥住,攥得那么紧,就像是深埋在雪堆里,口不能言,被雪堵着,心不能跳,被厚厚的雪压着。

父母为此也一直非常内疚,总认为爷爷的逝去是他们的责任。

3

全家人开始四年的建房奋斗。

我九岁那年,家里召开了一次特别的家庭会议,主题便是再建一间红砖房子。

这可是一件大事,是天字一号的巨大工程。

家里一穷二白,既没钱,劳力又不足,也没有能帮扶的亲戚。

更让人绝望的是,村里没通公路,所有的建筑材料一点一滴都得从十八里外的地方挑回来。

可想而知,建房子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父母在反复争吵后终于形成一致意见,建房子!必须建!不得不建!

为此,我们全家开始了苦逼的近四年奋斗,才终于建成了一间仅仅可遮风雨没有任何装饰的毛坯房。

4

制砖我是主要帮工。

建房头等大事是制砖烧窑。那时代村里建房都是如此。

首先是制砖坯,我主要帮父亲打下手,先取泥土,拍碎,越细越好,里面的毛草和石头都要挑出来。

然后去村前的小溪里挑水,把泥土都浸透后,便牵牛着去踩泥。

不时的加水,反复的踩,人与牛一起踩,踩得越熟越好。

像小孩过家家玩泥巴一模一样,抠出一块泥巴,有光泽,粘性好,可随意拿捏出各种形状不散,基本上就把泥踩好了。

再用稻草编出的条扁盖好,避免太阳晒干。

接着就是用竖弓(类似弓箭)切泥块。

把弓的一端插入泥巴,拿另一端或左或右转一下,转多宽具体以一个砖用的泥土为准,太多、太少都不行,都会浪费力气与功夫。

再接着便是滚泥巴,把切好的泥块滚成大小长短与砖框差不多的长圆状,并滚到制砖台前个挨个竖立摆好。

前面这些事以我为主,接下来便是父亲表演的时候。

5

房子就是一块一块砖做出来的。

你看他,先抓一把草木灰往砖框里潇洒一撒,往内侧抹一遍,然后抱起脚下的一坨泥巴,双手高举,双脚与腰齐齐发力,嘴里轻吼一声,泥巴以加速度,往砖框里狠狠的砸去,啪哒一声响,松松垮垮的泥巴被严严实实的困到砖框里。

力度不到位或用力钧匀的话,还得再用手掌把四个角用力抹平。

跟着就是用刮弓(同样是类似弓箭)刮面。用弓弦紧贴砖框从前往里拉就行。

刮好面,把上面刮出的泥巴扔到一边。

一手稍稍抬起砖框,另一手拿起砖板快速塞到砖框下面,把砖框缓缓放下,框里的砖便完全垫在砖板上了。

接着又双手前后抓住砖框,稍稍摇动,让里面的砖不要沾住砖框,然后双手均匀用力,慢慢把砖框提起。

0K!完美!建房子的第一块泥巴砖出来了。

我与妹妹欢跳着,母亲满脸幸福,父亲神色得意。

放砖也是个艺术活,得端着砖板轻晃,让砖与砖板的边线尽量对齐,再对着垒砖的地方,把砖板侧起,手轻轻抖动,让砖慢慢下滑,砖四角快着地时,往前猛一顶,砖就稳当当立好了。这么做,不会烂砖,主要是砖不会变形。

跨度差不多有四个多月时间,我与父亲一有空,就重复就做上面这些事,直至估算建一间房的砖够用才停下来。

烧窑前,还有二件紧要事要做,准备柴火与煤炭。柴火要几十担,主要是母亲带妹妹负责。父亲与我负责到十几里外的煤矿挑煤炭,大概要二千多斤。

准备工作做完,才开始装窑。这时就不得不请人了,小工和烧窑的大师傅都要请。

那天晚上,当父亲把砖窑火点起来,且越烧越旺,红透半边天时,我们一家人都幸福得脸颊通红,仿佛过年一样。

6

脚板踩过岁月,肩膀挑起生活。

烧好砖,就建房子而言,还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有许多费钱费劲的事等着呢。

先说河沙吧,这可是建房必不可少且用量较多的东西。村里用河沙同样要到十几里以外的利群村前面小河里掏。

一大早过去,先是河里掏沙,在整条河上下一点点掏,掏满一担后已经半上午了。

刚掏出的沙子湿漉漉的,给每担沙子平白加重了好多。

我们也不可能等沙子干了再动身,一则肚子会饿坏,二则家里那么多事火烧屁股,又哪有时间在这里磨蹭呢?

于是只有硬起窄窄的肩,挺起细细的腰,苦练飞毛腿,勤磨脚扳功,挑起生活的重担往前走。

沙里淌着水,身上流着汗,眼里滚着泪,一步一趔趄,一步一心酸。

其个中滋味,其辛劳与苦楚,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真正体会。

沙子堆不成梦想,却堆得出房子,堆得出能遮风避雨的家。

水泥、瓦与石灰都要到浔江或江头去挑,最远的水泥厂有三十多里路。

挑一趟水泥往往要从早挑到黑,朝着太阳去,踏着黑暗回。

备足这些东西,花钱不说(都是卖辣椒与猪仔赚的钱),光是把它们全部挑回家,就花了一年多时间。

期间还有备木料的事,这事相对好些,反正是自家山上去砍,一棵棵树杠回来风干待用。

7

建房子的最后一战。

东西全部备齐,开始最后作战—建房子。父亲是总指挥,神气十足,大吼一声,大吉大利,开工了!

师傅、帮工和我们全家人卷起袖子齐上阵,打响了在村里可谓是轰轰烈烈的中型战争。

我仍然是主力小工。挑水,挑砖,挑泥灰,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事一大堆。

从开建到下屋历时一个多月,全家人个个累得够呛,形容憔悴,肩、手、脚都脱了几层皮。

最后搬到新房去住的那天,虽然都很兴奋,但都没有力气兴奋,一个个躺在地上就睡觉了。

如今,那间老房子早就倒塌,木材腐烂,砖都化成了土。那间费这么大的力气建成的红砖房也漏风漏雨,摇摇欲坠,维修己无价值,重建又有心无力,最后的结局同样只剩下倒塌,化为灰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最终,倒塌的不只是房子,还有那份记忆,甜蜜而又心酸的记忆。

标签: # 一间
声明: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anghua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