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洋相知多少

07-21 体育 投稿:野性与矜持
裁判洋相知多少

澎湃新闻记者 陈均

中国赛艇协会副主席、赛艇队教练,皮划艇队领队李建新。

东京奥运会,中国赛艇队和皮划艇队拿下2金2银2铜,在沉甸甸的奖牌背后,有太多为之辛勤付出的人,其中李建新和张黎明夫妇就是“幕后英雄”。

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李建新曾代表中国赛艇队参加,他还是亚运会赛艇项目的7枚金牌获得者。妻子张黎明则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奥运会的赛艇舵手。

两人因赛艇结缘,退役后,夫妻俩又继续为中国的水上运动事业倾尽所有。

这个奥运周期,已经到了退休年龄、64岁的李建新以中国赛艇协会副主席、赛艇队教练,兼任皮划艇队领队的身份再一次站在了第一线。

借着这个机会,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张黎明,通过另一半的视角,来了解这对冠军夫妇的故事。

李建新。 图片来源:五星体育 截图

最后一面

“只要国家需要他,他一定就会回去。”在张黎明的描述中,丈夫从国家队回归上海水上中心已经十几个年头,但为了东京奥运,李建新第一时间听从国家的召唤,重新归队。

新的奥运周期里,李建新全身心扑在队里,无暇顾及家里,甚至回上海的机会都少之又少。张黎明透露,李建新最近一次回家是在今年4月份——父亲过世的时候。

“他爸爸一直支持他的工作,怕耽误队里的训练,生病了也不告诉儿子,直到病危……建新是家里的老大,那个时候我通知他赶紧回来,我当时也在外地工作,比建新先赶到家。”说这段话的时候,张黎明语气沉重,停顿了一下,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最后时刻爸爸一直在等建新。”

她至今记得自己到家后,公公临终前留下的两句话,“第一句是‘他回来了吗?’第二句是‘比赛怎么样了’?”

过去几十年,儿子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全心付出父亲看在眼里,父子同心,弥留之际父亲也依然心系队伍。

等到李建新赶到时,父亲已经说不出话了,但父子俩之间最后的动作让张黎明为之动容——“建新握着爸爸的手,爸爸眼睛看着他,只能通过动动手指来回应儿子……”

在李建新回家后的第二天,父亲就过世了,悲痛的李建新在上海待了三天为父亲料理完后事,又匆匆赶回了队里。

奥运在即,他即便不舍,也没有做太多的停留。

张黎明。

赛艇夫妻

这样的故事让人肃然起敬,但从30多年前李建新走进国家队的第一天起,国家荣誉永远被摆在第一位,个人和家庭只能搁置一边。

新婚之后就与妻子两地分居;妻子生孩子的时候,他不在家;孩子生病动大手术的时候,他也不在家;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时,全都交给了弟弟和妹妹……

张黎明回忆过往,颇有些埋怨地说:“他心里只有赛艇,家庭是不要的。”

嘴上这么说,李建新能够数十年如一日为中国的赛艇和皮划艇事业奉献全部,背后是妻子张黎明毫不保留地支持。

同为赛艇运动员和教练,没有人比张黎明更能读懂李建新对赛艇、对中国赛艇事业的这份深沉的爱。张黎明也比任何人都清楚,李建新首先是国家队的队员、教练,然后才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

回过头来看,两人的相遇、相知和相爱,在中间牵线的也是赛艇。

李建新1973年进入上海赛艇队,张黎明比他晚两年进队,因为都是舵手,平时少不了会有一些接触,一开始李建新就给张黎明留下了好印象。

“在我们这个项目中,舵手不仅仅要训练和比赛,日常很多器材也需要舵手负责调整和修理的,当时我们的很多器材都是1950年代留下来的……建新动手能力特别强,也特别好学。”

在1980年,国家赛艇队组织了大集训,因为成绩突出,李建新和张黎明同时入选国家队。张黎明眼中,在地方队就以身作则、表现突出的李建新在国家队同样起到了带头作用。

“舵手虽然个子小,但绝对是一个队伍中的灵魂,在很多队伍中都被作为未来的助理教练来培养。建新勤奋好学,训练之余还积极完成队里的很多工作,比如出黑板报,就是他一个人包干。更重要的是,每次做出成绩的时候,他从来不张扬……”这样的一种性格渐渐打动了张黎明。

回到上海后,一些队内聚会中,不少老队员也在撮合他俩,“你们外形差不多,性格也处得来,很般配呀。”时至今日,张黎明聊到这些,言语中还是能够听出当年情窦初开的幸福感。

不过彼时的她恐怕也没有预料到,源于赛艇,两人的人生轨迹开始重叠,同样因为赛艇,生活中的两人永远聚少离多。

妻子的牺牲

当时经费紧张,也源于奥运会参赛项目的限制,男女队的目标和比赛任务其实并不相同:国际范围实力更强的女队瞄准的是奥运会,男队则是征战亚运会。

虽然同在国家队,相当多的时间里张黎明和李建新只能通过书信联系。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张黎明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在女子四人单桨有舵手项目中,张黎明和队友一起努力进入了决赛,最终获得第八名,她们就此成为中国奥运史上所有计时项目中首个闯入决赛的队伍,张黎明本人也是中国奥运史的第一位舵手。

除了奥运会,张黎明还先后获得过5次全国锦标赛和3次全运会冠军。

张黎明劈波斩浪的同时,李建新也成绩斐然。从1982年开始,他代表中国队连续参加了5届亚运会斩获7枚金牌,1982年第九届亚运会上,李建新与队友拿到了帮助中国代表团登顶金牌榜榜首的重要一金。

说李建新和张黎明是中国赛艇运动中的神仙眷侣,并不为过。

1985年,张黎明与李建新终于走入婚姻的殿堂。然而,组建了家庭后,势必有人要做出牺牲,当时在两个国家队核心队员谁离开的问题上,张黎明和李建新之间是存在内心挣扎的。

张黎明坦言自己当时在事业上依然有想法,“那些年为赛艇付出很多,就说控制体重,我们女子舵手的要求是不高于90斤,我的日常体重是94、95斤,为了比赛除了训练,也不敢多吃,每天还要称重,而从我的能力来看,再比一届奥运会是完全可以的……”

最终留队的是李建新。张黎明回忆,自己能感受到爱人还想继续为国家队做贡献的想法,而且队里也很看重他,一直在培养他往教练的方向走,思考再三,张黎明用行动表达了对丈夫的支持……

“虽然建新从没说过(想留队),但是我懂。”对于这对默契的爱人,有时候是不需要言语的。

一辈子的羁绊

离开国家队后,张黎明回到上海赛艇队执教,这也意味着新婚不久的两人只有两地相隔,这一隔就是整整9年。

9年中,李建新在国家赛艇队教练的位置上为祖国不断争取荣誉,张黎明作为地方队教练也在默默奉献,一年中两人见面的时间屈指可数,只有过年国家队放假三天的时候。

“国家队冬天在广东肇庆集训,假期太短,就不让他回来了,每次都是我带着孩子去看他,要么就是有全国比赛的时候,我们可以碰到,但忙于比赛,也说不了几句话……”

张黎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心里有委屈,但她还是支持李建新,既然国家把这个担子交到了丈夫肩上,作为妻子就不要给丈夫拖后腿,张黎明也反复提到国家对李建新的培养。

“很多机会都给了建新,比如去汉堡大学学习的机会,比如去美国进修。当时上海只有两个教练,一个是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另一个就是建新。”

上世纪1990年代中期,李建新从国家队卸任,回到了上海继续从事教练工作,这个家庭终于迎来了团聚的时刻。

然而,忙于工作的李建新还是一头扎在水上中心,加之基地距离市区较远,每周只有周末回家一趟,“差不多就是周五回周日走,要么就是周六回周一走……”

张黎明描述那些过往的日子已经有些释然,“我知道他这一辈子都离不开赛艇的。”

事实上,离不开赛艇的又何止是李建新?张黎明从上海队教练岗位后也在为中国的赛艇事业继续发光发热,目前她是中国赛艇协会俱乐部委员会主任,每年还要奔波各地从事相关的赛事组织和裁判工作,澎湃新闻记者采访张黎明时,她刚刚从鄂尔多斯的比赛现场回到上海。

李建新、张黎明一家。

报喜不报忧

这对夫妇热爱赛艇,笃志为中国的赛艇事业付出所有,这一届东京奥运会是李建新第三次参加奥运会,作为中国赛艇协会副主席、赛艇队教练之外,根据工作需要还兼任皮划艇队领队。

越是临近奥运,李建新愈发忙碌,除了父亲去世时短暂的几天,张黎明也很少能看到丈夫,两人只能通过电话进行联系。

“我不敢给他打的,我怕干扰他的备战,都是他打给我的。”按照张黎明的说法,爱人每天都会记得在工作结束后往家里打一个电话,但什么时间无法保证。

“他工作太忙,经常是凌晨一、两点钟,他自己有时候也意识不到已经那么晚了。”

至于两人交流的内容,聊得永远都是队内的备战,“什么训练很好、状态不错,有时候我都拿他开玩笑,‘你是在交代工作?搞得很官方嘛’。”

但张黎明对于队伍的关心其实一点不逊于丈夫,“他都是报喜不报忧的,但我们都是这个圈子里的,有什么情况,也能知道。说实话,我也很紧张,因为太想看到队伍在奥运会上赛出好成绩……”

随着中国赛艇队和皮划艇队在东京奥运赛场摘金夺银,李建新与张黎明有理由感到欣慰。

当下澎湃新闻记者问张黎明还有什么心愿?她说了一句心里话:“我个人希望他可以把工作放一放,调整一下,但最终怎样我还是看他。”

和过去几十年中的每一次选择一样,张黎明永远坚定地站在丈夫身后。

责任编辑:腾飞

校对:栾梦

标签: # 洋相
声明: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anghua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