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重大疾病险多少钱(香港重大疾病保险)

11-09 理财 投稿:微笑听雨
香港重大疾病险多少钱(香港重大疾病保险)

不少客戶朋友的人寿保险已经是几年前购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觉得自身现有的保障额明显不足以抵抗风险,希望加大保障额和增加保障功能。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越来越多人的保险意识也有所提高,身边越来越多朋友对人寿保险感兴趣,希望了解更多保险知识。然而,真正清楚了解危疾保险设计及功能的人却不多。

「如果我移居海外,我投保的香港保单仍然有效吗?保障会否因此而有所改变?」这段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不少客户和朋友产生这个问题。因为防疫制度限制需要短期居住在外地,部份有意或正在办理移民申请,今日就为大家详述有关危疾保障额的需求和移居对保障的影响。




危疾险保障额越大越好?




保额是什么?不论是人寿或危疾保险,简单来说,其保障功能是当受保人被诊断患上任何一项保单条款内列明的身故状况,或严重疾病的时候,保险公司将一笔过支付赔偿金。至于这笔钱怎么花,花去哪,完全不需要通知保险公司。

市面上的重疾险受保范围一般分为以下内容:

癌症

心脏相关疾病

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如中风

主要器官相关疾病,如肾衰竭

其他重疾 等等‍


为什么需要危疾保障

现代人大多饮食不均衡、作息不定时、长期缺乏运动,久而久之便会出现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三高)问题,相应地增加患上或引发危疾的机率。根据香港医院管理局理赔数据显示,导致病人住院的严重疾病主要是癌症、心脏病、肾衰竭、中风。

▷数据资源来源:保诚2021年度中期个人寿险理赔报告

一旦患上任何重大疾病就会感到不幸,打破原来平静的生活。许多普通家庭因治疗疾病而筹钱卖楼,一次过用尽毕生的积蓄,患病加上背负沉重的财政负担,是家庭难以应对的困境。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香港公立医院治疗,费用也不是特别便宜,这是因为一些治疗严重疾病的新药也是需要由病人自费。

假如能够预先为家庭配置了危疾保障,即使受保人不幸患病需要停工休养,也能获得一笔钱支撑生活医疗所需,不用担心要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专心放松地接受治疗。

因此,若想有效防患于未然,一份合适的危疾保险是极为重要的。


我需要多少保障额


所以,万一不幸患上重大疾病,危疾保险能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保障。但究竟要买多大的保额才足够支撑政策生活?年薪的 2 到 3 倍足够了吗?其实,每个家庭的保障需求是不同,可以综合各个因素来预算适合自己的保额。

我们可以从一个理赔例子参考所需的保障额。以大肠癌为例,视乎不同的个人情况的疗程及用药,治疗医疗费用大约 50 万元至百多万元左右。除了手术和住院开支,而治疗前后一连串的附加费用常常被忽略,例如术后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和生活开支,费用大约40万-250万不等。

Amanda 25岁,假如每月薪是 1.4万元,年薪 3 倍即是 51 万元。

情况一:只用 51 万元(USD 8万)做投保额,不幸患病,可能只能刚好弥补手术治疗开支,未必足以应付日常生活和康复疗养开支。如果经济状况允许,建议以年薪6倍即100万(USD 16万)作为投保额,较宽裕地应付疾病医疗治疗恢复和生活支出。

情况二:除了持有保额51 万元(USD 8万)的危疾险保单,如果Amanda有其他能够足以应付基本的医疗住院开支的社保或个人医疗保险或公司团体医疗保等,再加上自身累积的存款或者持有储蓄人寿险,以年薪3倍计算保额也有可能是足够的。

▷数据资料来源:頭號癌症醫療費用參考

所以,以年薪的 2 - 3 倍作为投保额可以此作为参考,这是基于患上如癌症等大病需要休养的时间建议,再根据自身的条件作出调节。另外,危疾与其他保险一样,建议应该在年轻及健康时就趁早购买,日后而且年轻时的保费也较低。虽然年轻时投保额较低产品功能也比较单一但起码有了保障,到35岁时财政情况许可,也可以选择再配置升级版危疾或人寿险,增加保额之余保障亦更全面。

近5年保险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保障功能的升级也层出不穷。例如多次理赔、接受为尚未出生、但孕期达22周的BB 投保、对先天性疾病等特别遗传病史有保障、分期领取赔偿金等等。

一般来说,保额愈大,保费愈贵,实际考虑危疾人寿投保额时,盲目追求保额的大小容易令保费超出预算。其实,购买危疾保险之目的是要支援患上危疾时休养期间的生活费,为家人免去沉重的负担。只要好好作出预算,就可以投保适合自己的保额。综上所所述,大家可以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治疗危疾的费用

日常生活费用

有没有医保等其他医疗保障

个人财务状况‍


如何选择危疾保险

在比较危疾保险时,可以考虑以下几项主要因素:

1. 指定严重疾病的数目及保障范围

通常投保危疾保障都希望保障的疾病范围越广越好,这很合符常理。但大家要明白羊毛始终出自羊身上,范围越广的保单保费则越贵。

再者,未来是个未知数,根本无法预测自己将来会患上什么病,又或者一生无病痛根本用不上保险,所以选择危疾保险时,不应该只是追求保障项目的多寡。从理赔数据得知,危疾索偿在癌症、中风及心脏病几率比较大,所以确保这几项有妥善保障是最重要的。近年,有些新的危疾保单也会升级补充多发危疾的条款,例如赔偿原位癌,这个在早期保单会被剔除于保障范围内。

因此,购买保险前必须先看清保障条款及赔偿准则,保障如打算选择一些特定遗传疾病保障的计划时,更需要多多留意。


2. 赔偿次数

近几年大部分新危疾保单倾向于设计多次保障功能,例如保诚,最高可达7次,覆盖了早期保单单次赔偿的不足。而多次保障受欢迎是因为危疾有年轻化趋势,而且现今医学技术的进步提升了重大疾病可治愈的机会率。所以,经济状况允许下,大家可以选择加保有多次保障的保单。

另外,一些保险计划会设有1至5年不等的复发赔偿等候期,而对复发时间的计算,每间保险公司的定义也有不同,好像有由病发后起计、切除肿瘤后起计,或癌症康复后起计。至于每种疾病可以重复索偿多少次,也会因保险公司及保险计划不同而有所出入。所以在投保前需要看清楚相关的索偿规则。


3. 分红型对比消费型保单

危疾人寿保单大致可分为分红型及消费型保单两类。消费型保单属于纯保险,保费低没有现金价值。而分红型保单是有储蓄成份的,在保证回本年期到达时,受保人的已付保费会相等于保单内的保证现金价值。能够达到“有病医病,无病储钱”的效果。

不过,还是那个道理,羊毛出自羊身上,相同的投保额消费型保单的保费可低至分红型保单的10%,而且分红型保单若提前支取现金价值也会影响保额。

两者的对比:


4. 供款年期‍

在选择产品时,也应考虑不同的供款年期。市面上常见的有10年、15年、20年、25年的供款年期,而总保费多少有时也会因为年期长短有差别。有些较短年期的总保费可能比长年期的总保费要少些;短年期每年缴费的额度则高些。这个和贷款类似,还款期越长,每次还的金额越少,而还款总额会多些。

选择危疾人寿这类保障型的产品,建议选择长年期。原因一,将来通货膨胀可以缓解供款压力。其次,通过某一阶段能够以较少保费换取保额。危疾保单支付严重危疾赔偿后,基本计划的保费可获永久豁免,受保人可免费享用多重保障至保单终止(惟需要留意部分多次赔偿只到85岁)。另外部分公司也会为早期危疾、亲属患病或身故的情况提供保费豁免。危疾人寿险最终希望获得的是保障功能,较储蓄险更适合长年期供款。




移居后会影响保单的保障吗?

说回保险和移民相关的问题,假如长时间居住或者移民外地,会不会影响他的危疾人寿保险保障?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保险公司承保的考虑因素。


居住地对保障的影响

由于危疾人寿保险包含身故赔偿,因此保险公司会考虑居住地的死亡风险。另外,保单生效后受保人居住地的变化是否增加保险公司赔偿的风险也是保险公司考虑的关键点。

移居到生活指数水平高的地方未必会增加患上严重疾病或死亡的风险,例如多数人考虑的移民地区英、美、澳、加等发达国家。相反移居亦可能减低患病风险。因此,如果受保人移居的地区是生活环境相较更好或者相同水平,影响到原来的保单保障或保费的机会并不大。

当然,假如移居到一些战乱频发或环境卫生医疗很差的地方则另当别论,有机会加费甚至拒保。


移居后如何管理保单

事实上,现时有些地区例如本称之为“第二家园“的马来西亚,多数是拥有当地居留权并非真正的更换国籍移民,这时便可以不向保险公司申报。但为避免误会或导致理赔时有争拗,建议无论移居到什幺地方,都应该通知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经再核保就可以知道保障或保费会不会发生变化。


居住地国籍变更如何通知保险公司?

步骤1 直接联络您专业的保险经纪

步骤2 更改住宅地址填妥【更改个人资料申请表格】以及【个人税务居住地自我申报证明书】

步骤3 备妥资料,包括身份证件、护照和地址证明

步骤4 资料寄回保险公司等候申报结果‍

绝大部份的情况下,继续供款及保留保单都是有利的。同时也需要考虑供款和税务问题。

计划续期缴费方式


移居外地后为适应环境的改变,收入和支出较以前可能有变化,以前可以轻松负担的保费,可能到外地后会变得资金紧张。不过,相信多数人都可以从其他的开支中预留保费。再者,预先开立香港银行账号,方便日后续期和提取理赔金。

留意税务问题


移居外地后,保单的现金价值或赔偿都有机会衍生税务责任。出发前宜先了解清楚及作出适当的安排。由于不同国家的税务情况比较复杂,如果有关这个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联络我们。


当年轻人开始担忧35岁时,那么自己55、65甚至85岁不再年轻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与其担忧,不如未雨绸缪,及早为未来的退休生活累积和创造财富,并建立应对突发疾病意外的保障。

标签: # 香港
声明: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anghua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