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多少评课稿获奖(大小多少评课稿获奖重庆市课堂评优赛)

10-29 教育 投稿:盛夏光年
大小多少评课稿获奖(大小多少评课稿获奖重庆市课堂评优赛)

熊老师《跑进家来的小松鼠》

肖老师《纸船与风筝》 评课发言稿

范老师《五彩池》

各位老师下午好!首先感谢三位作课老师给我们带来的难得的学习机会。聆听同事们精彩扎实的语文课堂,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与大家的差距。我经常激励我的学生“不向前就要落后”,听了这三堂精彩的研修课后,我想我也要以此不断鞭策自己。

接下来,我将代表四年级语文组谈谈我们组五位老师的听课感想。都说看花容易绣花难,三位老师的辛苦付出我们看不见,但能想象得到。上过公开课的老师都有一个迫切的愿望就是能听到听课者对他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基于此,我们组的发言更侧重于“如何把这节课上得更好”,可能挑的刺比摘的花多,由于欣赏角度不同和教学理念的差异,若有冒犯之处,敬请谅解并请忽略!

熊翠琴老师上的《跑进家来的小松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节课条理极其严谨,思路极其清晰,用聂春霞老师的话说就是“写听课笔记真简单,根本不用去思考怎么记录,一条条、一步步早已罗列好,环环相扣,逐层递进。”听完这节课,我们有个共同的感觉就是“舒服”。教师声音轻柔和缓,如同涓涓细流从心间流过,舒服!教学过程井井有条,节奏张弛有度,教得轻松,学得实在,舒服!

熊老师把这节课上得朴实不张扬,全面而又重点突出,我偏不厚道地挑出了几根小骨头,希望熊老师不介意!

(1)教师在书写“鼠”字时笔顺有误,而且是擦去后再写,等于错误地示范了两次。“鼠”字的笔顺本身就容易搞错,学生中逗笔字特别多。教师的板书具有示范意义,对于易错字,我想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格外注意。

教学中,我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肃”字的笔顺就容易搞错,第一次教的时候我就格外留心,特意查了资料后才教给学生。

但是忘性大的我以后每次遇到这个字还是不记得怎么写才是对的。我的做法是向学生坦白实情,说老师记性不好,请同学们教教老师。有时,同学中还出现了分歧,分几个派系,那我们就一起查字典,或者拿出手机百度一下,又或者点开班班通查找资料。这么做确实费时间,但好处在于向学生示范了一种正确的求知态度:不懂就问,不懂就查;同时也展示了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

(2)有几点疑惑向熊老师及各位请教:①高年级的语文课朗读的比重大概在多少?②作批注是高年级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作好批注呢?③高年级的语文课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要不要设置一个当堂小练笔的活动呢?既能实现文本迁移,又能促进学生思考,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速度和写作水平。

从肖老师的课上,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肖老师教学技艺的进步和提升,我们组的老师们多有同感,201班的孩子们也说最喜欢的就是肖老师。《纸船与风筝》一课的教学过程分两大块:一是学习生字词,基础知识教得扎实,有认有读有讲有辩还有练。二是学习课文前半部分,画一画、贴一贴、读一读、看一看、说一说,多种方式让课堂生动灵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积累表示“高兴”的词语和说话的练习,这两个环节的的设计实实在在,为学生的正式开笔打好了基础。此外,我还第一次看到教师采用镜面示范的方法与学生一起书空生字,让我感到耳目一新。

我们四年级组的老师也找出了几个bug:

(1)板书是一幅简笔画,贴上了小熊小松鼠的图片,乍一看单调得很,似乎没什么价值,加上几个字是不是更好?而且此板书与随后出现的ppt出现了内容上的重复。

(2)有一个指导读“乐坏了”的环节是不是颠倒了?教师先请3个学生读“乐坏了”,我们感觉孩子们读得并不好,之后教师用换词—看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乐坏了”是一种怎样的情绪,这时课堂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孩子们纷纷做出各种“乐坏了”的样子。我组教师认为先引导学生理解“乐坏了”,再请学生带着这种情绪去读,这样的朗读指导效果会更显著些。

(3)“俩”字读音有误,教师还着重强调带读了两遍。我想起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俩”和“仨”这两个字很特殊,一读“liǎ”,一读“sā”,它们本身含有“两个”、“三个”的意思,所以它们后面是不能跟“个”和别的量词的。

(4)班班通的普及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它应该还是一个辅助工具。课文内容在屏幕上展示只是起一个提醒的作用,我个人认为凡内容是书上有的还是尽量看书本,咬定书本不放松,一节课下来,至少要让学生对课本很熟悉。

范老师是我们四年级语文组的头儿,她对待工作既严谨又细致,这正是我要与她互补的一项品质。她的课也体现了这个特点。课前,教师做足了功课,课文至少背有九分熟,甚至还查清了“一丈是多少,一亩多少平方米?”不难看出,范老师备课是多么细致!

朱老师说,听了范老师的课,她满满的是敬佩,我亦有同感。范老师就像一个舞台上的演员,台风好,大气、淡定!上课时,她轻装上阵,干练大方,声音温柔可亲,同时也不乏激情。教学过程中,范老师以品析句子为依托,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每教学一个句子,都要问问作者用了什么写法?《五彩池》是一篇说明文,相较于“你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更有开放性。四年级正是作文夯实基础的阶段,这个时候多教会学生一些写作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无异于一场及时雨。

在和范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们都认为“你觉得哪两个段落能体现五彩池的神奇?”这一问弄巧成拙,学生就2、4,2、3,3、4争个不休,教师也没有预设到这个情况,有些小慌乱。怎么收场呢?教师就让学生直接研读2、3两个自然段,学生的争论没有得到解答,教师抛出的问题也没有收回去,倒耽误了不少宝贵的教学时间,以致教学第四自然段“五彩池为什么这么神奇?”的时间非常仓促,基本上就是教师一言堂,一语带过了。

《五彩池》是一篇选读课文,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浅显,但仍有不少好词可以提拎出来,教学之初出示,让学生读一读,丰富了积累的同时也是一个熟悉课文的过程。

标签: # 评课
声明: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anghua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