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是怎么过冬的(老鼠是怎么过冬的?)

04-26 宠物 投稿:云淡月浅
老鼠是怎么过冬的(老鼠是怎么过冬的?)

导读:农村野外的田鼠洞里存粮过冬,一存就几个月为何粮食很少发芽?

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老鼠这种动物真的是让人讨厌,它们是经常搞破坏,不仅偷吃粮食,毁坏庄稼,而且还会咬坏家具和衣物,同时还传播一些疾病,几乎是一无是处,所以让农民对其是深恶痛绝。

也是因为老鼠的害处太多了,它还被列入“四害”之首了,在过去更是掀起了“灭鼠”运动。

可即便是如此让人厌恶的老鼠,有时候农民也会“求助于”它,向老鼠借粮食在过去的农村就很常见。

所谓向老鼠借粮,其实就是去野外挖田鼠的洞穴,把它们藏匿在洞里用来过冬的粮食挖出来。

而挖过的朋友们应该发现,那就是这些老鼠洞里的粮食很少发芽,即便是存上几个月也不会,这又是为什么呢?

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向老鼠借粮应该不太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了,可是在过去不少农民在秋冬季的时候,就常去野外寻找老鼠洞,然后把老鼠们精心收集的粮食挖出来,至于它的用途自然不用多想了,当然是用来吃了。

在我的家乡这边,一般野外的老鼠称之为田鼠,它是和家里面的老鼠不同,这种老鼠有一个习性,就是喜欢在秋季的时候大量的藏匿花生、大豆和玉米等粮食,就是为了过冬做准备的。

小时候听村里的老人说,这些会藏匿粮食的老鼠,民间俗称为“搬仓鼠”,从这个名字就看得出来它不简单:居然能把仓库搬走。

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老鼠,一只搬仓鼠的洞穴里面,少则有数斤的粮食,多则有几十斤呢。在过去的食物本来不多,在秋冬季的时候农民要存储粮食过冬。

而田鼠也是如此,等秋天粮食收获以后,野外就没有什么农作物了,老鼠也就没有食物可吃了。聪明的老鼠就会提前为过冬准备粮食。比如到种植的花生、玉米和大豆地里,大量地搬运到它们的洞穴里藏起来。

正所谓“一粒粮食一滴汗,满仓粮食汗珠换”,农民种植粮食是非常辛苦的,特别是在以前粮食的产量不高,可是家家户户的人口又众多。

为了让家里人填饱肚子也是要想方设法,而在过去就很流行去野外寻找田鼠洞,把它们藏匿的粮食挖出来吃。比如用藏匿的豆子做豆腐,花生炒熟了吃等。

像以前用田鼠洞挖的豆子到镇上换豆腐也很常见,记得小时候就干过这样的事情。一些有经验的人,一天就能从老鼠洞里挖到几十斤粮食,这也是能顶一家人几天的口粮了。

现在感觉这些不可思议,但是在过去却是很常见的,毕竟吃不饱饭的时代,只要能充饥就行,也不会管它卫生不卫生。

而挖过田鼠洞的人都知道,一般从田鼠洞里挖出来的粮食很少发芽,有些甚至存储几个月也是如此。这又是为何呢?

首先是挖田鼠洞找粮食多数是在秋冬季。因为在秋季粮食收获以后,农民也没什么农活了,就会去野外挖田鼠洞,就是希望多找点粮食用来过冬。

而秋冬季的时候,本来气温偏低了,好些农作物都处于休眠期了。毕竟像玉米、花生和大豆等作物都是在春季的温度才发芽。

其次,这些老鼠洞的粮食也是晒干的。野外当花生、玉米收获以后,如果不及时采收,没多久就发芽了。这是因为粮食发芽需要温度和水分,没有晒干的肯定很容易发芽了。

可是老鼠洞里的粮食,多数都是它们从农民晾晒粮食,或者是从农民的仓库里偷走的。有些则是在庄稼地里偷去的。但是它们这些粮食基本都是晒干了水分的。

农村有些老人说,田鼠非常的聪明,它们还会自己晒粮食的,往往都是晒干之后再搬运到洞穴里去,而晒干的粮食一般就不太容易发芽。尤其是在秋冬季的时候,雨水偏少,只要没有受潮就不会发芽。

最后一点是和田鼠洞穴的设计有关。田鼠的洞穴看似很简单,但是在里面却如同是迷宫一样的,而且它们在洞穴内部还有很多的小洞,其中粮食是放在一个洞穴,而它们活动又是在另外一个洞穴。

特别是藏粮食的洞穴,不仅很防潮,而且还能防水,光线也一般照射不到,而这样的环境就不利于种子的发芽。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老鼠洞里的粮食藏匿几个月也不会发芽。但是等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如果藏匿的粮食还没有吃完,那因为空气潮湿,而且气温上升了,粮食就会发霉,或者是长芽出来了。

编后语

在多数人看来,老鼠藏匿在洞穴里面的粮食是它们过冬的,人类去把它们挖出来,田鼠就没有食物吃了,这样就得饿死,这是非常残忍的事情。

而且老鼠洞里因为它们在里面活动,还会有排泄物,而田鼠身上也有很多寄生虫,这样挖出来的粮食都是臭烘烘的,怎么能吃得下去呢?

可是在以前为了填饱肚子,谁还管得了这些,挖出来清洗干净了,然后晒干了就用来吃了。像花生炒熟了下酒,而豆子磨豆腐等等,这在过去都是十分常见的。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野外的田鼠和过去相比也要少见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各位网友们,对此大家怎么看呢?你们以前可有挖过田鼠洞找它们藏匿的粮食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标签: # 是怎么
声明: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anghua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