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三旗桥东到798怎么去(三元桥到798怎么坐车)

01-07 房产 投稿:萌比小欧巴
西三旗桥东到798怎么去(三元桥到798怎么坐车)

写在前面的话——

在北京的东北角,有一个以50年代建成的工厂区命名的艺术区,这就是著名的“798”艺术区。过去,这儿的厂区是“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从2001年起,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齐聚这儿,他们充分利用原有厂房的德国建筑风格,稍作装修和修饰,一变而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成为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

如果你懂艺术的话,可以在这里边走边看;如果你不懂艺术的话,也可以在这里边看边走。

从北京城里去798,最便捷的办法就是坐地铁到东直门,再步行到公交枢纽,乘坐915路区间8站路,到大山桥东下车。过天桥步行几百米,就到了。

有人说:在798,只要你有艺术细胞,就会发现就不虚此行。

比如,眼前这幅图图,我就瞧不出个子丑来,你瞧出寅卯来了?

肯定地说:来798的人,90%以上都没有艺术细胞,他们和我一样都是吃多了没事儿,撑的。

比如现在的我,就瞧不出这幅《本色》的雕塑,是在表达着何种意境?

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798后,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 和“LOFT生活方式”。

目前,798已演化为一个文化概念,对各类专业人士及普通大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这是——放大了数倍的维纳斯?好象是的。我站在一边细瞧,可这位急急走过的女人,却对此艺术品不屑一顾。

这就是艺术家与凡人的区别之处!

瞧人家创作的这汽车,瞅着就有力度。

你问这车乍搞成这样?瞧不明白就对喽。

艺术,就是让凡夫俗子们瞅着只有眨眼的份儿,还吱不出声来!

有人说:798入驻者们的生存方式,本身就是经济改革的产物,展示着个人理念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新的关系—在乌托邦与现实,记忆与未来之间.......

这里形成的文化将是地方资源的国际化,是个人理想的社会化。你认为呢?

瞧:两条酣睡的狗狗,睡姿一样,只要是在798,这绝对也是一件艺术品!

这儿的外国人不少,他们都是来欣赏艺术的。

在798,这些空置的厂房经改造后,本身便成为新的建筑作品。在历史文脉与发展范式之间,实用与审美之间与厂区的旧有建筑展开了生动的对话。

瞧——这儿竟然还有火车!不知是原先就有的?还是后来给推进来的?

猜猜?

谈起北京798的历史,必须从新中国的工业化说起。这片地方原本是“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是由前民主德国援助建立起来的。

联合厂具有典型的德国风格,比如,抗震强度的设计在8级以上;再比如,厂房窗户向北,而当时一般建筑物的窗户都朝南,这种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天光和反射光,这就保持了光线的均匀和稳定,而从视觉感受来看,恒定的光线又可以产生一种不可言喻的美感。

你瞧瞧:“佩斯。北京”。第一眼瞧见它,还以为这是著名小品演员陈佩斯的创作基地呢。后进去后才发现,满不是那回事儿!

目前,已经有近200家涉及文化艺术的机构进入此区域。主要包含创作展示和交流类、设计类两大类,其中属于艺术创作、展示和交流的占全部的57.3%;设计类占全部的28%以上。

此外,还有传播发行和书店及餐饮酒吧一类的跟艺术创作沾边的一些小门类。

现在,至少有300位以上的艺术家居住在798艺术区,或者以此做为自己的主要艺术创作空间,其中还有一些来自国外的艺术家。进驻798艺术区的既有大名鼎鼎的艺术家、音乐人、、雕塑家等,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之辈。

瞧:798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橱窗里明明摆的是骷髅,待游人胆战心惊地走进去后,才发现却是一家卖衣服的店。

卧草,你永远看不懂这帮家伙们想表达什么东西,也许这就是艺术。

瞧:这只巨大的铁拳。足有几吨重量。可它放这儿,代表着是什么意思呢?

不懂,这就对啦——艺术可不是谁都能随便搞懂的。

这个,能瞧出个大概齐:一个上学的小孩举着一条鱼,表示对于学习、课堂作业咱是游任有佘。

可不明白的是:这是男孩?女孩?好象他(她)一边的胸部发育得有点儿......

这就是艺术:你想象它是什么,那它就是什么。

瞧这台钻床,如果搁大街上,那它就是拾荒人的最爱——拉圾。但如果放这儿,那它就是艺术。

其实,有时艺术也就是这样简单。

还有这些篮球。如果放到篮球场,谁都知道是比赛用的。可如果放这儿,就是一件艺术品。

可它反映出来的是何意思呢?还是不懂!

由于艺术家的“扎堆”效应和名人效应,798艺术区的影响越来越大。2004年开办的首届艺术节就吸引了近十万人次前来造访,120多家中外媒体进行了报道。

2004年以来,许多国家的首相、总理等都先后参观访问过798艺术区。甚至,比利时王妃还花几万美元购买了艺术品。

凡是来过798艺术区的国外领导人或他们的夫人都一致认为:798艺术区很好,真没有想到中国还有这样表现活跃思想的好地方,体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成果。

2003年,798艺术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同年,北京首度入选《新闻周刊》年度12大世界城市,其主要原因就在于:798艺术区把一个废旧厂区变成了时尚社区。

漫步在798的小巷子里,也会偶遇独自歌唱的歌手——唱歌是他的事,给不给钱是你的事。

瞧,人家这美女,不喜欢那些死沉沉,不说话的艺术品,却对这件小衣服产生了浓厚情绪。心里打量着如何以最便宜的价钱将它买下来。

近两三年来,到798艺术区来访和学习交流、购买艺术品的人越来越多,每年超出50万以上。境外来访者和国内来访者的比例大约是4:6。

艺术家及其公司租用798艺术区的面积,也从刚开始的几千平方米,到现在的几十平方米不等。

发现一个美女正在摆PS,便赶快按下快门。不料相机快门的响声惊动了对方。

美女很不高兴地质问:“为何不经同意就拍我?”

我笑答:“对不起,这是在艺术区,我把你当成一件优质的艺术品啦。”

闻听,美女笑了。并留下了她的QQ号,让我传给她。回来后,我便传她了。

也不知对方收到没?乍也不给个回话儿?!

郁闷。

调查还显示,国内客人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地区。其中来自北京、河北、山东为最多。以大区而言,华北地区最多,华东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又次之。

这样一比较,其中的文化水平就可以瞧出来了吧?

这些老厂区都已经60多年啦——

现在,798的诸多大厂房已经不再生产,渐渐退去了身上的江湖气,改走文艺范儿了。短短几年,798已经成了北京的标志,许多外国游客已把故宫、长城和798作为北京旅游的三大景观......

它不是悠久的景区,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宾客。

它不是休闲的场所,却随处可见闲适的游人。

它最初拥有的不过是几十年前的老旧厂房,而今这些厂房却成为艺术创作的源泉。

北京798艺术区,一个将历史与时尚充分融合的地方。

穿梭在798艺术区内,会发现穿着朴实的工人与行行色色的艺术家共同出现。一边是仍在生产的车间,而另一边则是功能各异的艺术场所和酒吧餐馆。

这俩外国美女对中国小手工发生兴趣,瞧个不停。

依我瞧,这分明就象是一个谋杀现场——男人骑女人身上,正在痛下死手!

可在这儿,这雕塑的名儿竟然叫《升华》。

晕死!

行走在798,虽然看上去仍然是厂房错落,砖墙斑驳,管道纵横,但是一不小心进入其中一间房子,迎面看到的却是一幅幅具有猎奇、怀旧或者前卫气氛的艺术作品。

瞧——对面的那幅楼梯,多少人正在往上挤着,象是攀登人生目标......这到有点艺术的范儿了。

你当年结婚时,也这样打扮过吗?没有?

那就站在这座雕塑面前,静静地瞅着它——

这些人,站在这儿,是在呐喊?还是在沉思?或者说......由你想象

墙壁上到处可见“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朱红标语以及过时的机械部件,它们与风格迥然的当代艺术品好像有一种天然的血脉之缘,半个世纪之前的工业文明与当代艺术共同超越时空,展开了一场没有隔阂的真诚“对话”。

几乎所有怀抱梦想的艺术家都想在798找到一席之地,不仅是因为各种民间文化和先锋文化在这里有成长的空间,也容易通过这个文化市场讨生活,提供展示、交流以及买卖的平台。

同时,798还是他们中一些人走向世界的便捷通道,这样的市场正是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与发展的最佳环境。

几年前,美国《新闻周刊》“首都风格”评选中,北京成为前12个城市之一。其理由,就是798的空间重塑了北京的新风格。

认为798的出现是中国正在苏醒的标志之一,这里的人气、氛围都是其他地方无法相比的。

当我面对这件瘦马的雕像时,不由哈哈大笑了——这是因为,我想起了那首著名的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有这个意境不?

798尽管房租从最初的每天每平方米0.2元一路暴涨,但很多798的房主仍觉得不合适,双方矛盾不断,小的磨擦时有发生,艺术家租房不再是那么顺畅。

甚至就连国际当代艺术的领头羊美国古根汉姆博物馆想在此建分馆也遭拒绝,而这样的世界顶级博物馆在其他很多城市都会争相邀请它在当地建设分馆。

当很多人整天在想着如何能住上拥有观景阳台的楼盘时,另一帮人却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城市郊区的废厂房里。这是一些特殊的人,他们是搞艺术的,所以他们比普通人更有理由活的开心些。

天使?男天使?想飞?

还是想翻过墙去,瞧瞧那边嘻水的美女?

进入798,一些非常有创意的雕塑映入眼帘,艺术氛围扑面而来。

这画我喜欢——小孩子很传神。

不是吗?

这雕塑让人想起那些乡镇干部们——中山装、四个口袋......

文化大革命,拿起笔来做刀枪——记得曾有过一首这样的歌儿,我小时跟着大人屁股后面唱过的。

798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厂房,文革时期的标语,各种稀奇古怪的艺术......

看得懂的就看个门道,看不懂的就看个热闹吧。

一个文化缺失的城市,只能是一片钢筋水泥灌铸的丛林。从这个意义上说,798是对北京的一个真正贡献,其意义远大于建设一个标志性建筑。

发现一个正在开工的工厂,但不让进。

郁闷!

好象行进在历史的走廊间——

走累了的游人?生气的夫妻?初恋的情人?

由你想象罢——在这儿什么都可以联想。

这几个人在干吗呢?张着大嘴在喊——我们要吃饭?我们要一间房?我们要工资?还是,我们想喝水?

不 知 道......

瞧:花脸铜锤的脸谱——低头沉思的美女

就全国而言,798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成功例证。对于那些争相打造本地特色的城市来说,到798看一看,可能会少走一些弯路。

这几幅绘画和雕塑挺有代表性的,墙上的涂鸦,各种各样的,有的挺好看,有的看不懂。

斗鸡——小时的最开心玩法之一

艺术?!

到处有艺术展览,街道随处可见艺术作品。艺术也许就是不一定你能看明白艺术家要表白什么,但他的作品总能给你一点震撼或者说不出来的感觉。

很多老外喜欢到798来,这可能就是原因之一吧?

从一个无线电器材厂,到时尚达人会聚的地标区域,北京798艺术区经历了数个蜕变的过程。

艺术家平时晒晒太阳、发发呆,有灵感的时候才搞艺术,随心所欲,随性所欲。

我估计大部分来798的游客都是像我一样——看看热闹,拍拍照,瞧瞧新鲜。

虽然近两年来,有许多知名机构入驻其中,比如佩斯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林大艺术中心,但这些并没有彻底改变798日渐衰退的可能——

高涨的房租排挤掉了更多不怎么赚钱的机构和艺术家、更多画廊充斥着商业的艺术明星作品。

798艺术区有大小十多条街道,斑驳的红砖瓦墙,错落有致的工业厂房,纵横交错的管道,墙壁还保留着各个时代的标语。马路上穿着制服的工人与打扮时尚前卫的参观者相映成趣,历史与现实、工业与艺术在这里完美的契合在了一起,告诉人们:这里就是北京798艺术区。

来798游玩,不需要懂艺术,更不需要搞艺术,因为这里是一个被艺术浸染的地方,看得懂也好,看不懂也好,反正都叫做艺术。

这哥们是在睡觉?还是在发愁?

798已经逐渐失去它的初衷,从艺术精神的乌托邦被替代为时尚潮流创意的卖场和集散地,虽然它依然以艺术为名。

中午时分,被灌了满脑袋艺术水儿的我,蹒跚着从798走出来了。我发现,此时的我发生了巨大变化:几个小时前,走进798的我,该是这个向你敬礼的解放军叔叔——阳光、向上。

瞧那一双豆小眼儿瞅着就有神儿,倍儿招人喜欢。

那么,当几个小时后,走出798之后的我,竟然变成这个样子啦——犹如一块生铁浇铸的人脸,被这里的艺术巨大威力,给生生锤成了一块铁饼儿。

瞧,我这满脸的痛苦、迷茫、不忿、不甘,还有不解......

写在最后的话——

艺术是什么?搁咱老百姓的话讲,那就是——

小孩子将尿尿到地板上,如果出现了几何状的图形,大人瞧见便会一乐:哈,孩子在撒尿!

可如果艺术家将尿尿到地板上,还出现了几何状的图形,众人瞧着便会一凛:嘘,轻声......那是大师在创作!

就这样简单。

标签: # 三元桥
声明: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anghua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