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取名唐兴书院(唐兴书院简介)

03-26 房产 投稿:∞梦里开花
为什么取名唐兴书院(唐兴书院简介)

书院,始于唐兴于宋,在元代一度沉寂,至明清两代再度鼎盛时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对远离中原的广西来说,创办书院的风气始自宋朝。



南宋时期政权南移,以往极为边远的广南西路,成了南宋王朝重要的大后方。大批中原名臣学者跟着宋室南渡来到岭南,从湖南经过兴安灵渠进入桂林。他们或为官一方,或谪戍边疆,承袭了北宋时期的文风,大力提倡教育,兴办讲堂。书院也就从桂北、桂东一路向南开枝散叶,而广西最早的书院就出现在桂林一带。




南宋时期的张栻、吕祖谦,与朱熹一起并称为“东南三贤”。张栻还曾在广西执政四年,与广西渊源颇深。宣成书院,正是知府朱禩孙为了纪念张、吕这两位理学大家而创办的。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朱禩孙向宋理宗奏请建书院,想用张栻、吕祖谦二人的谥号:“宣”和“成”作为书院的名称。一向尊崇理学的宋理宗欣然准奏,并亲笔题写了书院名字的匾额。朱禩孙把书院建得规制完备,不仅有张、吕二先生祠,还建起了藏奎阁、斋舍、明新堂等多座建筑,金灿灿的御赐匾额就高悬在书院大门上,一时间四方学子纷至沓来,宣成书院也就此享盛名数百年,还带动了桂林成为广西书院最为兴盛的中心。此后直到清末,桂林共计建有67所书院,位居广西之首。



宣成书院

先生祠图示

公元1279年,南宋灭亡。朝代更迭,战火纷乱中,宣成书院俱成煨烬。元代广西肃政廉访副使臧梦解在《重修宣城书院记》中记录了书院的这一场劫难。



理宗皇帝的赐匾也不知所踪。但桂林人一直忘不了这所曾经辉煌的书院。自元代直到明、清两朝,宣成书院历经数次重修,始终是地方士人学子心目中的圣地。



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宣成书院曾一度改名华掌书院,延续理学传统教育,录取了一位日后在政坛举足轻重的年轻学子。他就是跨雍正、乾隆两朝名臣,官至东阁大学士的陈宏谋。


陈宏谋


进入书院前,陈宏谋就受业于品端学醇的杨静庵门下。在县学读书时,就是一名成绩优良的学霸。康熙五十八年,名儒朱惕庵从北京解官回到桂林,出任华掌书院山长。(什么是山长呢?请看下图)



陈宏谋特意去拜谒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山长。第二年,陈宏谋在广西巡抚高文亮举荐下,得以进入华掌书院。当时,书院里不但有数以千卷的藏书,还刻印书籍。这是广西书院最早通过刻书的方式来丰富书院藏书的始端。好学的生徒们在书院里如鱼得水。在华掌书院研读仅三年,28岁的陈宏谋就考取了进士,从此步入仕途。他一生政绩彪炳,被史书誉为“太平宰相,理学名臣”。这一切,与在华掌书院求学、打下经世理学的坚实基础不无关系。



陈宏谋功成名就,桂林的书院声誉更盛。这一时期的桂林,已经不是宣成书院一家独大的时代。经过元、明两代的逐步恢复,在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下诏鼓励下,桂林的书院猛增到46所。与宣成齐名的,还有秀峰、经古、桂山,并称桂林四大书院。


当时文坛上的“岭西五大家”中,吕璜、朱琦、王拯都先后担任了秀峰书院的山长,广邀文化名人讲学。有学术名流讲学,学子便慕名接踵而来。清代桂林几大书院,在当时读书人的心中,俨然如现代名校一般,被众星捧月。尤其是秀峰书院,它从一开始就是奉诏创建的官办学校,不仅收生员,也招举人。

这些都叫膏火费。桂山书院的招生级别更高,它的70个名额里,有60个是招收举人,目标就是培养进士。


书院的兴盛,促进了桂林科举成绩的飞跃。据文献记载统计,清代广西的进士有580多人,桂林府就占了接近300名,状元4人全部出自桂林。



清代桂林书院蓬勃发展之中,也碰到了不小的麻烦。乾隆年间,曾名噪一时的漓江书院,地处交通要道兴安。因为书院建在县衙旁边,地方宽敞,还能远眺风景优美的灵渠,因而常常被当作公馆,招待官吏入住。差务人员络绎不绝。每逢官员进驻,书院先生弟子都得席卷而出,虚院以待,十分狼狈。眼看漓江书院连正常教学都快维持不下去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担任漓江书院山长的黎龙光,对漓江书院面临的困局十分清楚。可往来的官员级别不低,他一时也无可奈何。等到乾隆36年,兴安来了新任的知县,黎龙光终于看到了改变这个局面的机会。他趁领导更换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酝酿多时的建议。说把书院改造一下,定下规矩,不能再做公馆使用。新来的知县叫胡文焕,是湖北黄冈的一位举人。他被黎龙光打动,同意了这个计划。



《兴安县志》里形容黎龙光为漓江书院修院墙十分用心,是“夙夜经营如治家事”。为杜绝后患,黎龙光率领众人造院墙的时候,还机智地只留了个小门,这下官员们的马匹马车再也进不了书院。



虽然漓江书院重获安宁,但是当时众多桂林书院就没有这么幸运。自然灾害、战争、土豪强权的侵占掠夺,挪用,赞助资金枯竭,使得书院走向荒废衰败。随着清光绪末年,科举制度被彻底废除,传统书院最终走到了历史舞台的尽头。



书香一瓣,文脉流芳。书院,曾在封建时代树立起了推崇自由讲学、文明教化的思想旗帜,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历经沧海桑田,几度浮沉后,有的改制成为学校,有的变身文化机构,繁华不再,但崇文礼贤,泽惠后学的书院文化基因依然传承不息。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标签: # 书院
声明: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anghua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