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黄岛城市人口有多少钱(秦皇岛市城市人口多少)

04-20 房产 投稿:恍然记起
秦黄岛城市人口有多少钱(秦皇岛市城市人口多少)

为了抗击疫情,这几天小岛停摆了,封城封路,一地鸡毛,一声叹息。

作为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大多数人都为了这次抗疫做着牺牲,这种牺牲是真金白银的,这些人没法像体制内人员那样“天塌了,有个子高的顶着”,更做不到“疫情居家隔离,就是带薪假期”,说的严重点儿,这些人大多都是“手停口停”,如果前期没有积蓄,或者搞了太高杠杆,那么下场真的很惨。

大多数私人企业都会面临这样的困境:本来要去北戴河、昌黎、抚宁去送货,可是一夜之间,路封了,自己住的小区也临时封闭,做全员核酸检测。市内交通封闭,如果公司在开发区,而员工在海港区,你怎么搞?

还有个更惨的故事,有个哥们是专门搞小饭桌的,经过几年的发展,雄心勃勃刚刚从银行的贷款了30万,准备扩大规模,可以疫情一来,教育局马上叫停了小饭桌,请的教师可以辞退,可是房租钱退不了了吧?除了认倒霉,还能咋样?不过对这种人,我倒是不太担心,凭借他们的勇气和经验,早晚还会东山再起。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小岛也能早日从停摆中复苏。

写得有点儿跑偏了,这次主要想分享一个农村人怎么在秦皇岛立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出租车司机,女的,40岁左右,就叫她王大姐吧,其实她叫啥我也不知道,是在一次打车过程中认识的。

2021年夏天,我从秦皇岛开发区打车去山海关办事,坐的就是这个王大姐的出租车,她个子不高,但是特别开朗健谈,短短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就把他们夫妻俩的奋斗历程讲了个大概:

1.她跟老公是从村里结完婚后,来的秦皇岛,当时村里太穷了,山上就有几亩薄田,留在村里,辛苦一年的收入,也就勉强能吃饱饭。

于是就决定夫妻俩一起来秦皇岛,刚开始是在工厂上班,最大的理由是工厂包吃包住(这样的工厂至今也是很多农村的年轻人,来到秦皇岛的第一站,比如秦皇岛最著名的富士康),这是第一阶段,初步认识了秦皇岛这个城市,也积累了一些钱。

2.她发现如果按照在工厂上班的攒钱速度,可能再干10年也没法在秦皇岛买房,而且这种工厂环境较差,在里面上班的都是年轻人,等他们老了,估计也干不下去。

于是痛下决心,用攒下的钱,夫妻俩考了出租车驾照,在美岭小区租了一个小房子,夫妻俩刚开始是租别人的车开,到后来,自己买了辆出租车,夫妻俩一个白天开,一个晚上开。

王大姐说当时社会治安,并不像现在这么好,那里都是摄像头。太偏远的地方自己都不敢去。

3.靠着开出租的收入,夫妻俩先在孟营小区买了一套二手小二居,然后又置换到了岸上蓝湾的一个大二居,王大姐说特别喜欢新房子客厅的大落地窗。完成置换后,她老公突然有了个买“高级车”的想法,遂全款买了一台天籁,当时大概19万吧,但是开了不到一年,新鲜感一过,就感觉用处不大(夫妻俩几乎每天都要跑出租的),而且他们小区,没有停车位,停车也是个问题,然后就把车卖了,然后用卖车的钱,买了一个地下车库。

王大姐对这个不要车,要车库这个选择特别满意,说那个车位位置特别好,可以停两个车,他老公,没事儿的时候就去看看自己的车库,心里踏实。

夫妻俩就一个女儿,现在已经上初中了,从农村接过来了,目前上初中,希望女儿能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他们俩个现在开出租也不用像以前那么拼了,晚上九点左右就可以收车了。

王大姐说,开出租也是个技术活,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干的,她讲一个大哥,说啥也忍受不了一天六七个小时憋在出租车里,还有那种愣头青,一头扎进出租车行业,最后也没赚到啥钱。

王大姐的故事,可以说代表了千千万万个来秦皇岛发展的普通人,他们来时一无所有,凭着自己的努力,在秦皇岛扎下了根。

王大姐们已经完成了从农村道城市的跃迁,极大地提高了生活水平,相信他们的下一代,在更高的平台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看完这个故事的朋友,估计也会同意秦皇岛这个城市对外来人口还是很友善的。

外地人可以很轻松地在秦皇岛找到生活成本很低的落脚地,比如故事里的美玲小区,还有秦皇岛周边的农村,偏坡、杨道庄等等。这些地方,对一般人来说可能是脏乱差,但确是外来农村人最好的落脚点,生活便利,物价便宜,甚至还能直接做点小买卖。

说到这个杨道庄,我记得特别清楚,一个东北来的大哥,一开始租的这个村子里的房子,后来就把那个房子买了下来(民间协议),当时也没多少钱,谁能想的到,没过几年那个村子拆迁了……

标签: # 秦皇岛市
声明: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yanghuaiguang@gmail.com